一、论坛主题及嘉宾
主题一:大模型遇到机器人技术,学界探索or业界突破
嘉宾:赵行,刘兰个川,庄雨铮,殷鹏,王越
主持人:安琪儿
主题二:传统方法是否过时,以及强化学习算法的实际落地应用的前景与挑战
嘉宾:高岳,高飞,陈建宇,陈天健,邰磊
主持人:安琪儿
二、嘉宾介绍
赵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MIT,后于谷歌无人车项目Waymo担任研究科学家。研究涵盖自动驾驶的整个算法栈,以及多模态机器学习。提出了自动驾驶感知和预测中一系列框架型的工作,为行业大多数公司所使用或借鉴。曾获2015年ICCP最佳论文奖,入选2020年福布斯中国30Under30。
Patrick(刘兰个川),安克创新AI研究院院长,负责AI算法的研发和落地,以及具身智能方向的前沿探索。前小鹏汽车自动驾驶AI团队负责人,在职期间带领团队从零到一搭建了自动驾驶的BEV感知大模型XNet,也参与了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扶摇”的搭建和维护。小鹏汽车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落地量产自动驾驶纯视觉BEV感知的公司。在XNet技术的驱动下,小鹏城区辅助驾驶XNGP已经在旗舰SUV G9和旗舰轿跑P7i上落地,在中国强对标特斯拉全自动驾驶FSD。Patrick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加入小鹏之前,曾在硅谷和圣地亚哥的多家科技公司任职,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工业探伤和医学图像处理。
庄雨铮,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具身智能方向Tech Lead,负责相关前沿算法研究和应用。本科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专业,研究方向包括数据高效模仿学习、强化学习以及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中的相关应用,发表多篇顶会论文和专利。在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仿真上落地应用单智能体/多智能体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系统提升交互能力和决策泛化性。目前兴趣聚焦在多任务跨环境的多智能体交互建模和行为生成,探索多模态大模型与多样且开集的决策任务结合,从AIGC(Code/Tools)到AIGA(Action/Agents),突破语言边界与物理环境交互构建通用具身决策智能体。
殷鹏,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博士,前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项目科学家,NASA火星登陆项目高级顾问。长期承担前沿定位导航研究,包括:1)CMU Darpa SubT 地下机器人挑战项目,定位建模负责人 (2019年冠军组);2)NASA 无人机长航程定位负责人;3)CMU Bosch, 室内3D重构项目负责人;4)NVIDA 地图众包项目负责人。在IROS,ICRA,RSS,RAL, IEEE T-RO, IEEE TIE, IEEE TITS 等多个机器人顶会顶刊发表论文,其中以一作身份发表机器人顶刊IEEE T-RO 三篇。由其承办的MetaSLAM项目,汇集了6年相关Field Robotics领域的研究成果,致力于突进大规模多机器人系统的定位、建模、感知、决策。
王越,副教授,2016年在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加入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发表IEEE TPAMI、TRO、TITS等期刊论文30多篇,发表RSS、ECCV、CoRL、ICRA、IROS机器人/视觉顶会30多篇,获最佳论文奖1次,最佳论文提名3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包括1项日本专利。担任期刊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编委、期刊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Electronics邀请编委、ICRA/IROS编委等。获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奖二等奖等。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局项目等项目,与华为、阿里、中核、航天等企业和研究机构长期合作。
高岳,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足式机器人行为智能与强化学习。现任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专家委员、上海交通大学AI-MBA项目学术委员会主任。作为项目或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课题、面上项目,以及重点领域科研院所的多项研发项目。近五年在国际著名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高飞,浙江大学控制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FAST实验室FAR课题组负责人;浙大湖州研究院-集群机器人自主导航研究中心PI,智能无人系统协同导航控制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24-2026)等重要国家级课题;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轨迹规划、自主导航、集群协同、定位感知。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Robo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TRO), ICRA,IROS等知名机器人期刊、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Science Robotics封面论文并被国内外媒体如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泰晤士报、AAAS等广泛报道;获IEEE TRO 2020年最佳论文荣誉奖、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2022年优秀入围奖等学术荣誉。
陈建宇,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星动纪元创始人。他在清华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学位,师从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机电控制学科先驱 MasayoshiTomizuka 教授。他近年来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交叉领域从事前沿研究与产业化探索。他的目标是构建出具备高性能、高智能的通用智能机器人软硬件系统。他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五十余篇论文,部分论文入围L4DC 2022、IEEE IV 2021、IFAC MECC 2021 等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他在 2021 年入选了“福布斯中国 30under30” 榜单。
陈天健,美团高级技术总监,美团无人机业务部系统架构师,负责软件系统含数字孪生和计算仿真等工程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构建。在加入美团之前,曾就职于前海微众银行、百度等公司。
邰磊,前华为智能驾驶预测团队负责人,规控AI算法技术负责人,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参与和负责智能驾驶全场景预测算法的研发及落地,相关辅助驾驶技术已部署在问界,智界,阿维塔,极狐等一系列商用车型上。邰磊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期间担任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队长,参与两届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最佳技术奖。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计算器工程系,师从机器人与多感知实验室刘明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强化学习,移动机器人导航和3D感知,在ICRA, IROS, CVPR, RAL等会议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2600次。
安琪儿,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2014 年入选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2018年获学士学位并推荐免试直博,2023年6月获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视觉感知、多智能体协同算法及空间智能感知系统等,近五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十余篇,并以研究骨干身份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加强重点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等研究课题。曾荣获清华大学毕业生启航奖金奖、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